引导和鼓励孩子找寻梦想,明确目标
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,不是“天才”,而是“奋斗的目标”,即梦想。
有项研究表明,爱迪生、毕加索、达尔文等名人在童年时期,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,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早年的梦想。
那么父母要如何给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,让其在梦想的天空中翱翔呢?
一开始,父母要对孩子的梦想,做一个正确的价值引导。
1960年,有学者给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出了一道题:你到哈佛商学院上学是为了赚钱,还是为了梦想?
你猜猜这些学生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?
结果是1245人选择“为了赚钱”,275人选择了“为了梦想”。
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,20年后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01名成为百万富翁,而其中100名当时他选择的是“为了梦想”。
如果不想让孩子陷入因对实现目标无望而陷入失望的境地,作为父母的我们,可别轻易引导孩子把“当官发财、发家致富”作为梦想。
咱们可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,多和孩子聊聊梦想的价值,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,引导孩子踏上正确的圆梦之路。
然后呢,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梦想具体化,一步一步去逐梦,孩子每完成一步,记得及时给予鼓励。
孩子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和天真的幻想,小小的脑袋里可能藏着很多个梦想,这些梦想基本上都是不稳定的,多变的,甚至是一时兴起的。
假如有一天,孩子突然兴高采烈地跑到你面前说,“妈妈,我现在的梦想是当一名保洁员”,你该怎么办?
千万别着急解释这个梦想哪好哪不好,你可以试着在休息的时候让孩子跟着保洁员扫一天地。
经过一天的辛劳,如果孩子依然想要成为保洁员,这时你就可以给孩子做价值引导,告诉孩子可以想办法改善保洁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。
让孩子不只是做一名普通的保洁员,而是可以让保洁员生活得更好的杰出一员。
通过这样的引导,孩子慢慢就会懂得哪些事情可以作为梦想,以及实现梦想要做哪些事情。
还有关键一点,实现梦想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,总会有挫折等着孩子,父母可以适时提供帮助,和孩子一起克服追梦道路上的困难。
美国有一位名叫萨拉的女孩,她花了5年时间,发现了一种能够把海藻变成“石油”的技术,惊动了美国军方。
后来她被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,并受到了奥巴马的接见。
为了攻克技术难题,萨拉的父母不顾周围人群的异样眼光,陪她一起“痴人说梦”,一起搭建实验室。萨拉能够获得成功,离不开她父母的支持和帮助。
每个人的童年,都有过很多五彩斑斓的梦,美好而纯真。
有些孩子的梦想看似遥远,但却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。
梦想是前进路上的力量,是激发一个孩子内心所有潜能的源泉,逐梦的过程也会让孩子变得坚毅,有助于孩子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。
爸爸妈妈们,请别做孩子残忍的碎梦者,要做孩子给力的助梦人。
有了你的守护,孩子的梦想会更甜、更真!